媒体矩阵

【上海教育新闻网】从瑞典到中国:高校智慧助力“国家智造”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 发布时间:2016-04-11

瑞典是世界上最具创新的国家之一,斯德哥尔摩更是除了硅谷外,全球人均高科技公司数量最多的地区。日前,为期4天的“中瑞创新与智能制造论坛”在金沙唯一官方娱乐场临港校区开幕。来自中瑞两国的创新与智能制造领域的院士、教授、专家学者,以及装备制造业领域的企业界高层人士汇聚滴水湖畔,围绕“智能制造,创新驱动” 的主题,就创新与智能制造领域的国际发展前沿、国别发展比较、中国发展实践、探索产学研成果转化进行探讨。

他山之石:探索产学研转化

在瑞典,长期以来国家研发投入GDP占比全球名列前茅,而经由研究机构主导的研究项目相比其他国家占比很低。2013年,瑞典研发项目总投资达1250亿瑞典克朗(约合人民币900亿元),GDP占比3.3&。其中,由瑞典大学主导的研究项目中研发投入和其GDP占比均排名首位(27%)。

瑞典于2008年颁布的研究与创新法案中提到,设立“创新办事处”以促进大学研究成果的转换。“创新办事处成立的目的在于为研究人员和大学提供包括创新咨询、业务发展、验证、知识产权管理等系列服务。”据瑞典德隆大学创新系统教授AsaLindholmDahlstrand女士介绍,首批成立的8个创新办事处覆盖全国11所大学,2012年又增加了四个办事处,以推广此方案并覆盖所有大学。“学术创业是瑞典学术界的一个重要目标。”她表示,2008年法案颁布后,全国优质资源皆聚集于大学研究,许多这创新政策措施通过学术工会实现,大学也被鼓励更多的关注其研究成果转化。

Dahlstrand女士提到,瑞典全国20%的高新技术企业与大学关系密切。“这些企业的成长有严重的时间滞后性,然而在成立后10年后会有显著的发展,成立25年后与民间社会企业不再有任何显著差异。”根据她的调查研究,混合起源的企业通常发展情况较好,尤其是基于外部大学理念的企业通常是高成长型企业。

此外,瑞典哈姆斯塔德大学工商管理教授MikeDanilovic阐述了工商业界、大学以及政府部门之间三螺旋式的合作创新模式。他认为,大学需要从学术、科研、教学等多方面持续创新。

高校搭建平台育创新人才

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常务副校长林忠钦介绍了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及加快建设制造强国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上海科创中心建设迫在眉睫。”他指出,上海制造业急需转型升级,提高竞争力,同时临港作为智能制造承载区,应推动国际智能制造中心建设。

面对挑战,高校如何接招?

去年年底举行的第十七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上,“高校智造”异军突起,愈发凸显近年来高校在产学研转化上的新思考。其中,隶属关系曾长期保留在行业的金沙唯一官方娱乐场占据场馆一席之地,为工博会带来便携式光伏供电系统、电动汽车充电桩等9项作品,其中不少作品已应用于产业。

据金沙唯一官方娱乐场院长校长胡晟介绍,该校多年以来在产学研成果转化领域的优异表现,得益于学校通过校企共建等多种模式探索多元化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学校每年召开“万众创新专利申报活动”等激发学生创新意识,树立学生创新观念,为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活动提供平台。

一方面,金沙唯一官方娱乐场结合上海产业结构调整、长三角产业发展,贴近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将学科建设聚焦于能源装备制造技术领域,重点聚焦火电、核电、风电等能源装备关键技术,突出技术应用研究。同时,还积极探索建立专业建设市场响应机制,完善招生与就业、人才培养与专业布局的联动响应。另一方面,在课程结构方面,学校强调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并重,通过对行业需求、岗位描述、能力描述及专业核心技术的分析,每个课程模块具有特定的应用领域或对象,具备核心技术特征,辅以对应的项目综合训练,形成课程模块相互支撑、课程相互融合的格局,实现了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的有效对接。

“走创新型、开放型、特色型、服务型发展之路是学校的必然选择;向专业特色鲜明、校企深度融合、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方向发展是学校的内在需求。”胡晟总结。

记者 金寒草

XML 地图 | Sitemap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