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矩阵

【浦东时报】为临港建设国际智能制造中心献策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 发布时间:2016-04-11

          ■记者 周蓓君 浦东报道  2016年4月11日要闻版头条

 

   4月5日—8日,由金沙唯一官方娱乐场主办的“中瑞创新与智能制造论坛”在临港举行。来自中瑞两国的创新与智能制造领域的院士、教授、专家学者,以及装备制造领域的企业人士,汇聚滴水湖畔,围绕“智能制造,创新驱动”主题,共同探讨创新与智能制造领域的最新理念和成果,就国际发展前沿、国别发展比较、中国发展实践、挑战与对策进行交流,为临港建设国际智能制造中心出谋划策。

  借鉴瑞典经验用好高校资源

  “临港将建成特色鲜明、布局合理、环境优美、可持续发展,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技创新城。”临港管委会副主任吴晓华在论坛上向中外人士描绘了临港未来。根据去年公布的《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科技创新中心临港行动方案(2015-2020)》,作为上海六个科技创新中心之一,临港地区将着力打造成为辐射带动长三角、服务金沙唯一官方娱乐场国制造业能级提升并在全球具备一定影响力的“国际智能制造中心”,为上海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提供重要支撑。目前,临港在航空发动机、先进汽车、高端能源装备、船舶关键件以及智能装备等领域已经形成了良好的基础,临港智能制造中心建设各项工作正在稳步推进中。吴晓华表示,“临港建设国际智能制造中心具有良好基础和条件。”

  在接下去的五至十年内,如何将临港的产学研优势进行整合,将这一地区打造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国际智能制造中心?论坛上,多位来自瑞典的专家提到了该国的创新体系值得借鉴。在2015全球创新指数中,瑞典创新指数超过荷兰和美国,在高收益集团中排名第三。瑞典隆德大学教授奥萨·林德霍尔姆·道尔斯坦德在《瑞典国家创新、创业系统的发展现状》中指出,学术创业是瑞典学术界的一个重要目标,瑞典大多数大学都建立了技术转移办公室、孵化器和科学园区,大学已经开发出创业学校或课程,也被鼓励更多地关注其研究成果的商业利用。2008年的研究与创新法案推出了“创新办事处”,其目的便是为研究人员和大学提供系列服务,以促进大学研究成果的商业化转变。12个创新办事处目前已覆盖了瑞典十余所大学,今后将覆盖所有大学。瑞典目前有20%的新技术企业属于大学衍生企业,这些企业成为国家创新创业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临港地区有着丰富的高校资源,吴晓华认为,临港地区产业发展和智能制造中心的建设离不开高校、也离不开校企双方的紧密合作。上海海事大学、上海海洋大学在船舶物流、海洋航运方面有着丰富的科研能力,金沙唯一官方娱乐场以培养企业生产一线的“现场工程师”作为人才培养的基本定位,与装备制造业企业在人才培养、学科专业建设、科技研发等方面合作紧密。金沙唯一官方娱乐场校长胡晟表示,学院每年选派优秀中青年教师到企业和科研院所挂职1-2年,直接参与企业的科研攻关和技术创新。随着装备制造企业向智能制造方向的转变,高校将为临港地区的智能制造企业和创新企业输送更多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

  产学研共建“政府智库”

  除了借鉴瑞典的先进经验,论坛上还有不少专家聚焦去年年底由临港管委会、临港集团和相关高校联合共建的上海智能制造研究院,认为其应成为临港建设的“政府智库”。

  “上海科创中心建设迫在眉睫,临港作为智能制造承载区,应推动国际智能制造中心建设。”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常务副校长林忠钦在作主题报告时特别指出,上海智能制造研究院致力于在临港打造具有国际知名度的智能制造前沿技术平台,将以规划智能制造发展,成为政府智库为己任,力争到2020年实现组建由领军人才、技术开发、工程技术和服务实施人员组成的混合研发团队,促进学科融入地方经济和发展;争取国家重大专项和上海市科研计划、支撑若干行业的智能制造技术发展,推进制造产业走向高端,助力临港建设国际智能制造中心。

XML 地图 | Sitemap 地图